自2020年1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組建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以來,知識產權檢察工作駛入快車道。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3萬人;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937件,同比上升72.2%。
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主任劉太宗3月1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這對檢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2年,我們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檢察機制建設,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案件,夯實了專業機構和人才基礎,知識產權綜合保護質效得到明顯提升,檢察工作服務保障創新驅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進一步顯現?!?/span>
聚焦重點領域
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
據劉太宗介紹,過去一年,檢察機關突出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技術、新業態、新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打擊侵犯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犯罪,強化商業秘密保護,激發技術創新活力。近兩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220多人。
例如2022年4月20日,最高檢選編了11起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典型案例并向社會公布,其中鷹某公司、游某、游某棋侵犯商業秘密案涉及了“條碼設備解碼庫”,國某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許某、陶某侵犯著作權案涉及了“芯片”這種關鍵核心技術等。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最高檢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出臺意見,嚴厲打擊種業假冒偽劣套牌侵權違法犯罪,營造種業振興良好環境。例如山東省青島市檢察機關辦理的李某生產、銷售偽劣種子案,李某觸犯多個罪名,檢察機關最終以較重的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對李某提起公訴,并對有關行政機關制發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種子的違法行為,形成執法司法合力。
在文化領域,檢察機關加強著作權保護,依法懲治侵犯計算機軟件、圖書、音視頻等著作權犯罪,在保護創作者權利的同時兼顧傳播者和社會公共利益。北京、重慶檢察機關加強老字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懲治侵犯老字號商標權犯罪,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助力老字號企業創新技術,提升品牌經營管理能力。上海市浦東新區檢察院對“南匯8424西瓜”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被侵權案開展支持起訴,參與地理標志保護。
劉太宗指出:“檢察機關不局限于就案辦案,對于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促進堵漏建制?!?/span>
深挖案件背后黑灰產業鏈
以監督促治理
周某等人在明知他人對申請登記的紡織花型圖案無著作權的情況下,仍幫助騙取著作權登記,并假借維權之名,通過發律師函、提起訴訟等方式向相關經營戶要求賠償,詐騙金額累計340余萬元。
浙江省紹興市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上述相關線索后,通過民事裁判文書檢索系統開展大數據檢索,排查出涉嫌虛假訴訟案件62件。檢察機關依法啟動法律監督程序,法院全部再審改判。與此同時,檢察機關深挖黑灰產業鏈,對周某等4人以詐騙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劉太宗介紹,通過辦案,檢察機關注意到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存在一些惡意訴訟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2022年7月,最高檢專門印發方案,開展為期一年半的依法懲治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工作。檢察機關對知識產權批量維權、權利濫用行為以及虛假訴訟行為等開展監督,同時加強對知識產權惡意訴訟中涉嫌犯罪線索的移送,積極參與對惡意注冊、囤積商標等突出問題的行業治理。
推進綜合履職
實現最優司法保護效果
劉太宗表示:“知識產權檢察履職過程需要加強綜合保護,注重整體辦案效果,客觀上要求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的協調互補,統籌聯動發力?!?/span>
為此,最高檢加強頂層設計,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提出4個方面21條內容,明確新時期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具體舉措。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29個省級檢察院成立了知識產權檢察部門,配備專業人員,開展綜合履職。
“我們以機構和職能的整合為基礎,要求檢察官在辦理涉知識產權案件中牢固樹立綜合履職的理念,開展‘一案四查’,同步審查是否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權、行政違法和公益訴訟線索,實現最優的司法保護效果?!眲⑻谡f。
此外,為了幫助在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類案件中查明事實,最高檢推動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先行探索,建立技術調查官、特邀檢察官助理制度,在辦理疑難復雜技術類案件中已經有所運用,為準確認定案件事實提供了重要參考。
劉太宗表示,未來一年,檢察機關將重點圍繞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檢察辦案、提升能力水平和貢獻檢察智慧等四個方面,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效能,著力破解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難點問題,努力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以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現代化服務保障創新驅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